Sent: Thursday, March 27, 2014 1:29 PM
革命的賽局
318行動是有台灣味的顏色革命, 如果以傳統學運來看. 可能會沒察覺到那瀰漫的戰爭煙硝.
這是一場新世代的資訊戰. 跟傳統相比,有幾個關鍵要素是,用個人化媒體,社群網站傳播資訊 ,集結人群,佔領重大機關, 施壓,下通碟,談判.
達到前所未有的動員及感染力, 參與民眾從政黨支持者變成一般公民,各式各樣網友力量的累積。 創意。論述力。方式已經質變,已非傳統觀念可理解
個人化社群媒體
當初第一個把社群帶到革命世界的人,實在很有創意. 應該會得諾貝爾社會運動應用獎.
個人化社群媒體是新世代革命的特色,跟傳統媒體傳播力相比,簡單 說若以一般武器觀念,. 大概是機槍vs大刀. 核彈vs大砲之類的吧.
個人化社群媒體的速度與廣泛的影響力,也可當做指管通勤(指揮, 管理,通信,後勤)的工具,這決非"笨媒"所想的那麼簡單.
這樣有看出,為何318行動的分工,信息同步,後勤補給, 戰術下達能那麼效率了嗎?
兩軍交戰重在知己知彼.所以說如果只說廣大的社群鄉民是政黨動 員. 這不是一個好的理解.
媒體是一個傳播的載具. 而好的論述才是真正的子彈.
好的論述帶你上哪裡
另一個成功關鍵就是論述.這些論述看的出都是經過反覆琢磨的.且 來自不同團體,不同個人,不同層面的.
跟傳統中央廚房做出的味道不一樣.
這些論述大概有幾種類型:
1.理路清楚深得人心的.
2.邏輯謬誤但需反覆對照才能釐清.
3.沒有結論的意識形態之爭
好的論述能把動員的餅做大, 招來各方好漢, 就像梁山泊要能聚義108好漢,靠的就是替天行道的那面大旗
且就算有不正確之處. 也非一時半刻能夠了解的,只要一個有中,就能帶你上街頭. 其他的什麼謬誤支節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況且兵不厭詐,這是戰爭.
賽局的看法
既然有目的,就有達到目的的策略.就有雙方策略的角力.勝負又如 何分呢?
台灣已經是民主國家, 跟其他顏色革命的國家不同,不會有武力的對抗.
賽局報酬
民主就是一場競賽,最後還是要回歸比人頭的,而不是比砍人頭的.
而賽局的報酬是看誰能號召到相同理念的人多,誰的票就多.
若爆發衝突被則會使各方票數減少.
策略
比誰號召的人多,比誰無法抗壓而爆走.
學生+社群力量+不抵抗策略. 且有效執行,看來這是為台灣量身訂做的好策略. 未戰已經先勝好幾酬.
兵法說: 多算勝,少算不勝.
又何況還沒摸清這賽局的規則呢?!
實際行動的進行
A. 社群傳播集結人群,攻入立院,提出逐條審查訴求,進入第一波壓力 測試,此時政府與運動領袖進入壓力賽,
持續施壓到馬英九開記者會.
B 馬回應逐條審查後。運動領袖,升高壓力為堅持退回服貿。 反黑箱正式成為反服貿.此時進入第二波壓力賽。
時間再度向雙方施壓,直到佔領政院行動開始。
C 快速的產生第三次策略,由另一組人馬,佔領第二戰略要地, 行政院。 洩除了立院僵持不下的第二波壓力,將戰場轉進到入第三波壓力賽。
直到馬政府抗壓失敗。發生衝突. 此時為革命成功之重要關鍵。
至此資訊戰,壓力賽大至勝負已分。 新舊世代已經交替.
下一步就是要看該結束在在哪一個點上了.
結語
台灣國情特殊,對於鎮壓或鎮暴的容忍。 有與一般國家不同的標準。 且學生身份特殊,行動自制。
故誰先沈不住壓力,爆衝,就會失敗。 這是一場抗壓力的馬拉松。 及資訊戰。
是一種新的革命形式。 只當成一般學運。小看了整個策略及運作邏輯。 也是這次勝負的關鍵。
這次國民黨大傷。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兩黨抗衡的態勢恐怕已經結束.
與其他國家顏色革命相比,台灣得問題多半不在於民主制度的問題. 更多是民主素質,與意識型態之爭.
這場革命起於民主改革號召, 但結果來看,最重大的變革還是會落在兩岸關係上.
台灣政黨政治也許會進入另個里程。美中台局勢也會跟著改變, 新的角力勢必展開。
新的民主改革將啟動. 有希望也有危機.
革命的好處是能夠快速的改變,權力結構. 但也帶來結構破壞後不穩定的隱憂.
太多的爭論是"多寡"之爭,而非是非之爭.
雖然台灣為民主法治國家. 命運的走向也許與其他"顏色革命"的國家不同.
但不得不重視,若未來有其他不滿政府的群體.受不了緩慢的民主機 制時,想要爭個是非時,都會想起這個快速的巧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